污泥接种、培养与驯化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调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具体的方法进行介绍。
所谓活性污泥的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和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碳:氮:磷=100:5:1
(2)溶解氧——针对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MBR池中,以直径500μ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达到2 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的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常需要3—5 mg/L,常按5 mg/L的量控制。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而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5—45℃,适宜温度为20—35℃,此温度范围内对运行变化影响不大。
(4)酸碱度——一般酸碱度即pH值6—9.特殊情况下可到9—10.5.超过该值应加酸调节。
培菌方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1/3+1/3+1/3)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入一些浓质粪便或米泔水,以提高营养物浓度,需特别注意的是,在培菌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故应严格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原设计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养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为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MBR池总容积1%的干泥量加水捣碎,然后加入适量的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方法培养,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
(3)高浓度有机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类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具体情况应按水质而定。
(4)有毒而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贫基培养),然后将工业废水逐渐引入,逐步驯化进行培菌。
(5)直接引进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以培养,或利用当地的科研力量,加以同类的菌种进行培菌,或同类型废水处理工艺的污泥接种驯化,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下才用。
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减少,废水量逐渐增加,最后转为全部受纳废水,这个过程称为驯化。理论上讲,有机物分解必须有酶参与,而且每种酶都要有足够数量,驯化时每变化一次配比时,需要保持时间,待运行稳定后(指污泥浓度未减少,处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变动配比,直至驯化结束。